• 学校首页
  • 首页
  • 走进德院
  • 生源基地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 学校首页
  • 首页
  • 走进德院
  • 生源基地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首页 - 专业介绍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历史沿革

      德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科)始建于1993年,从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德州学院首批4个本科专业之一。2004年5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2006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7年起先后与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联合培养计算机应用工程硕士研究生。2007年起该专业依托学科被确定为学校重点学科。现有“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海量数据存储”、“计算智能与决策”、“数据挖掘与商务分析”等特色学科方向。2024年获批建设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工程和生物信息工程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植根德州,面向山东,融入京津冀(服务区域定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软件开发技术,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理论与知识来解决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运营与维护、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

      德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响应国家改革发展要求,植根德州,面向山东,融入京津冀,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创新性应用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过程具有学科交叉、突出实践教学,瞄准行业需求,构建了“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依托”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并重,专业技能训练与创新思维培养并重”的指导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重点培养Java系统开发、大数据系统开发、智能装备研发、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5大专业方向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服务国家、区域信息化建设。

      师资团队

      现有教师30人,专职教师25人,企业教师6人。

      专职教师中,博士10人,硕士15人;教授 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 8人,讲师7人,助教 2人。

      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青年教学骨干3人,创新创业名师3人。

      教学资源特色

      (一)结合“两性一度”要求,开发高水平课程

      专业教师分析当前信息技术的热点问题结合学情分析、师资队伍结构、产学研实施现状,确定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课程群和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课程群,其中重点与浪潮优派校企共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课程群:《国产数据库技术》、《鸿蒙系统开发基础》、《信创中间件》和《电子商务产品经理》是核心课程中的新建课程。

      (二)结合智慧课程建设,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

      融合AI技术和知识图谱开展课程平台建设。在积极建设3门省高校联盟课程的基础上,组织系部教师进行相关课程混合式教学、虚拟教研室、AI课程的学习,积极探索并实践基于智慧树、学习通、U+新工科等信息技术平台的教学活动,建立逐步丰富完善的网络课程资源。

      实习实训条件

      依托工信部网络安全实训中心、山东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山东省大数据创新人才实训基地、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互联网产业学院实验室、校企共建的嵌入式开发、人工智能等特色实践平台,通过产学融合、科教融通、项目驱动、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路径,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截至2024年,在校生500余人。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举措

      (1)秉承“六观集成”的教学理念模型实施教学改革:以生为本的哲学观、育才引领的目标观、师生互动的过程观、交叉融合的内容观、创新设计的方法观、多元协商的评价观。

      (2)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和区域经济需求开设特色课程体系:如信创方向培养学生对国产信息科技产品的熟练掌握和创新能力,熟悉国产芯片架构、国产操作系统运维、国产数据库系统管理、国产基础软件适配,能够完成国产基础软件、国产应用软件迁移适配与软件开发,服务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

      (3)深入实施“一生一师一项目”工程和“双师型”师资培养,提升学科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成效。实施基于项目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特色实验室建设,结合“一生一师一项目”工程,为本科生分配学业导师,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励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信息咨询等项目,带动一批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核心及特色课程

      离散数学、数字电路、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信创数据库、信创中间件、鸿蒙系统开发、麒麟操作系统配置、嵌入式开发、机器人编程等。

      近三年教学成果

      (1)2021、2022和202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师先后获批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立项3项。未来三年,可依托省教改课题中的“六观六化”教学模式和AI赋能项目中心式教学模式,融合教师教学实践,形成系列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冲击省级教学成果奖。

      (2)系部教师积极开展创新教学研究,2022年获山东省教师创新教学大赛二等奖,校级创新教学比赛二等奖。

      (3)系部教师积极开展计算机类新工科专业创新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4)系部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近三年来获得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校级奖励6项,优秀教学设计8项。

      学生发展

      近三年本专业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项目数为86项,具体情况如下:2022年度,获得省级科技创新竞赛奖励30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奖励4项,2023年度,获得省级科技创新竞赛奖励3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奖励1项。2024年,获得省级科技创新竞赛奖励2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奖励5项。

      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在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应用与维护、应用系统研究与开发、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创新性应用等信息化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主要深造高校

      吉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宁夏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利物浦大学、卡迪夫大学、马来大学、悉尼大学等。

      重点签约单位

      百度中国、浪潮集团、小米科技、字节跳动、中兴通讯、中创集团、用友软件等知名IT企业。


      本专业培养方案

      近三年本专业考研情况

      本专业优秀校友介绍

      近三年本专业录取分数

      本专业学生获奖情况

      本专业介绍视频




    相关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外部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内部链接:

    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 美术学院 音乐学院 体育学院 商学院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能源与机械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药学院 健康医学院 别尔哥罗德 食品科学学院

    邮编:253023

    电子邮箱:dzxyzb@163.com

    咨询电话:0534-2603002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

    德州学院招生办 版权所有

    • 德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