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首页
  • 走进德院
  • 生源基地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 学校首页
  • 首页
  • 走进德院
  • 生源基地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首页 - 专业介绍 - 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 - 风景园林
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
    • 专业介绍

      风景园林


      发展情况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前身是2012年设置并开始招生的“景观建筑设计”本科专业,2012年9月全国专业目录重新调整,改为风景园林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国家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人居环境建设,具有扎实的风景园林学科基础理论、较强的设计创意、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以及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岗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改革发展要求,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指导,围绕“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贯穿OBE培养理念,基于鲁西北及山东地域性特色进行专业建设。着力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要,有良好文化素质、科学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扎实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应用、工程施工管理与数字景观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黄河流域地域景观设计、生态保护修复等知识,

      了解本专业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接鲁西北风景园林产业,服务地方绿色低碳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优势特长

      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现地域特色。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高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水平,风景园林专业紧跟学校发展部署积极融入两河战略。在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组织,融入两河内容,体现区域优势。

      创新设计紧跟时代,体现生态原则。专业在理论授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思政中强调生态先行的原则,以“两山理论”为纲,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专业培养中,并鼓励学生在设计中探索“双碳”研究。

      丰富的实践活动,体现应用特点。风景园林专业实践占比达到22%,体现了专业的实践特点,课程设计很多都以实际环境和需求展开;毕业设计选题中要求必须以符合上位规划的实际地块进行设计。

      师资队伍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的41.40%,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3人,博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6.2%。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4人,占专任教师的51.7%。

      本专业师资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近3年申请校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1项、教科研获奖5项、承担横向课题23项、发表三大索引论文20余篇,并取得多项科研奖励。


      教学资源

      专业建有园林工程设计实验室、绘图室、计算机辅助景观设计实验室、环境生态实验室、土壤分析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园林栽培实验室、智能玻璃温室等,并对学生高度开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可在相关实验室自主设计并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或开展课外科研探究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和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还可以利用实验室开展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专业尚建有联合校外实训基地17处。



      就业前景

      主要深造高校: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长江大学、西南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贵州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重点签约单位: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林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字节跳动、黄河河务局、生源所在地园林局和农业局、济南园林局、德州园林局、德建集团、不同地区选调生和事业编,如乳山市委组织部、烟台芝罘区行政执法大队等。

      专业风采









      本专业培养方案

      近三年本专业考研情况

      本专业优秀校友介绍

      近三年本专业录取分数

      本专业学生获奖情况

      本专业介绍视频




    相关专业
    地理科学 风景园林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环境生态工程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旅游管理
    外部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内部链接:

    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 美术学院 音乐学院 体育学院 商学院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能源与机械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药学院 健康医学院 别尔哥罗德 食品科学学院

    邮编:253023

    电子邮箱:dzxyzb@163.com

    咨询电话:0534-2603002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

    德州学院招生办 版权所有

    • 德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