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介绍
物理学(师范类)
专业发展历史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建于1971年。2000年开始本科教育,为山东省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2009年“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同年,经山东省学位办批准,成为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培养原子与分子物理方向硕士研究生;2010年,“物理学专业”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生物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2022年,顺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2023年获得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2024年《量子力学》被评为山东省一流课程。
专业培养目标
物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植根德州,面向山东,辐射周边,融入京津冀,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想信念坚定、教育情怀深厚,具有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合作和反思研究能力,能够在中学和其他教育机构,从事物理学科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德知能”型区域骨干教师。
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2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4人,其中博士16人;教授4人,副教授14人,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优青1人,聘请了中学一线兼职教授13人。
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业方向科研探索,参与省级教改课题4项,承担市厅级教改革研究课题12项,校级教改研究课题8项,参与编写教材5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在做好各项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同时,注重以科研促教学。近五年来,在星震学、纳米材料、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向,主持或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等杂志上发表,发表SCI科研论文40余篇。
培养特色
物理学专业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就业质量以及考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近五年本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0余项;校级以上技能类、科技类、创新设计类等竞赛300余项。“金字塔”式育人体系,提升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师范生技能大赛屡有斩获,教师资格证的取得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大多数成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硕士研究生录取率在35%以上。
2020级物理学(师范类)考研录取情况 1 吕搏闻 哈尔滨工业大学 2 徐静 长春理工大学 3 刘耀宗 齐齐哈尔大学 4 徐文晗 曲阜师范大学 5 邱均益 烟台大学 6 郑绪兰 江苏师范大学 7 陈冉 齐齐哈尔大学 8 刘珊 大连海事大学 9 李思宇 山东师范大学 10 曹宗源 曲阜师范大学 11 高文凤 哈尔滨师范大学 12 秦卿志 大连海事大学 13 崔永博 曲阜师范大学 14 陈媛 哈尔滨师范大学 15 白雨 青岛大学 16 赵子娴 南京理工大学 17 姚春伟 山西师范大学 18 张维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 李乐 济南大学 20 耿鹏 河北大学 21 徐晓凤 河北师范大学 22 董晨颖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3 赵德坤 长春工业大学 24 李浩然 山东科技大学 25 张丽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