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介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一、发展情况
德州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2006年开始招生,是山东省较早招收该专业的传统院校之一。“十三五”期间,专业对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医养健康”和德州体育制造与装备业,形成了体育产业与营销、健身指导与管理两个培养方向,为社会培养了近500名优秀毕业生,为德州市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余人。2018年以来,该专业相继获批山东省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山东省体育职业能力研究与实践基地、教育部1+X证书制度(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试点院校。2020年与泰山体育集团共建泰山体育产业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组建泰山体育产业班,积极探索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大体育”“大健康”为导向,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深造素养与就业能力,拥有健身运动指导与健康管理、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专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体育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学生毕业后应能够运用人体科学知识,独立完成健身运动咨询、技术指导与健身效果评价;能够运用管理学、竞赛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赛事的组织策划、编排、管理及推广;能够熟练开展体育市场调研和体育消费行为分析;能及时关注国家社会体育的政策导向及前沿动态,更新社会体育指导与服务理念,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与同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
三、优势特长
完善的“1+X”教育体系:专业全面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并重的“1+X”现代大学创新性、应用型教育体系,着眼于培养多渠道、多方向、多工种社会体育适应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健身教练、武术、羽毛球等项目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资格,近年来,学生的国家职业资格通过率,以及参加国家职业技能、健身健美、创新创业等各级各类比赛均取得较大突破。
丰富的课程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包括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7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涵盖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等14门核心课程,同时还开设传统运动技术课程以及大量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程,如体育英语等,课程丰富全面,积极和国际课程接轨,能适应就业以及升学出国深造等多方面需要。
实践教学与产业紧密结合:通过与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等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机会,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实际运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此外,专业还依托实践教学平台,探索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带动实践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务能力。
四、师资情况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系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国内知名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博士2人。教师团队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相关性较高,队伍规模适度,素质过硬,整体优化,发展趋势良好。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教授、博士带队的特色鲜明的多个社会体育专业师资教学团队,包括理论教学团队,如体育社会组织团队、体育产业营销团队、体育管理学团队,以及职业技能教学团队,如健康管理与健身技能团队、健身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团队、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团队,这些教学团队有力地保证了专业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
五、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广泛:毕业生可面向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娱乐健身设施、经营性的体育场馆,从事专业的运动指导,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以及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也可面向各类体育中介公司、服务公司、体育旅游部门、体育产业经营部门,从事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还可面向社会体育管理机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大型企业工会组织及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工作。
就业能力强,可跨专业发展:该专业开设课程类型丰富,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可选择跨界发展,在体育经营管理领域、体育培训领域、体育公共管理领域、体育教育领域、医养健康领域等职业之间选择或转换,就业方向多,职业选择、转换能力强。
深造机会多:本专业毕业生的深造率在同类院校中成绩突出,2020届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24%,教师资格通过率80%,考研升学率达到33。33%,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深造,为未来从事更高层次的体育工作或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凭借其良好的发展态势、明确的培养目标、突出的优势特长、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广阔的就业前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习和发展平台,欢迎有志于从事社会体育事业的学生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