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介绍
体育教育
一、发展情况
体育教育专业是山东较早设立的体育专业之一,2001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本科学生,学制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近年招生情况是2021年招生200人、2022年招生200人、2023年招生120、2024年招生120人,现具有校内免试认定高中教师资格证资格。建设有“德州市大中小体育与健康教研联盟”、“大中小”体育教育一体化虚拟教研室,在“大中小”体育教育一体化研究方面独具优势,在青岛、威海、济南、德州等地建设优质中小学实习实训基地25所,2024年获批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根植德州,面向山东,融入京津冀,培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政治素质过硬、社会责任感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具有扎实的体育学科理论、良好的运动技能,具备教育教学研究和自主发展能力,有效进行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够成为中学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工作的校级骨干教师。
三、培养特色
坚持“厚理论、强技能、重实践”的办学理念”,落实OBE教育理念,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体育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体育的育人功能,改变了单一的运动技能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技战术、参赛、裁判、临场指导、赛事组织等“学练赛评”综合教学能力。
四、师资队伍:
持续优化师资力量,持续动态调整师资结构,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体育教育现有专任教师46人,中学兼职教师6人;教授3人,副教授20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1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4人;传统重点项目田径、体操、武术、篮球、排球、足球、体能师资力量较强;10余名教师获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3人,多人次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国锦标赛的执裁工作;另有国内知名兼职教授、客座教授8人。
五、教学资源:
依托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有“德州市大中小体育与健康教研联盟”、“大中小”体育教育一体化虚拟教研室,在“大中小”体育教育一体化研究方面独具优势,形成了“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2022年“学练赛评”一体化模式获批山东省重点教育改革项目。在青岛、威海、济南、德州等地建设优质中学实习实训基地25所,2024年获批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截至2024年,建设有超星、雨课堂、智慧树线上课程30门,校级重点课程、课程群、思政示范课4门。
六、专业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专业核心课程: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特色课程:藤球、板球、摔跤、八极拳、柔力球、体能训练。
七、教学科研成果:
现有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山东省教学改革重点课题5项教学研究课题;近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社科等高质量科研课题10余项,市厅级课题16项,横向课题到账200余万元,成果转化50余万元,出版专著10部以上,获市社科成果奖3项。先后获批“全国围棋师资培养试点单位”“八极拳戊极大功力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体育装备山东省工程中心(校企共建)”“山东省运动健身技术创新中心”。
八、毕业去向:
就业途径有考研、考编、自主创业等。每届学生有30%以上的学生会选择毕业考研深造,60%的学生考编,10%的学生选择创业到企业发展。近5届毕业生已有200余人考取东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聊城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后考取教师编,多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数据显示,五年内75%以上的毕业生在中小学等教育行业就业,其他毕业生在高校、公安系统、政府部门或进入企业或自主择业、创业,就业情况良好。